关于调研检查《银川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9-08-09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前期用两周时间,袁科副主任带领调研组调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7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由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检查组,对《银川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深入三区两县居民小区、资源垃圾集散中心、垃圾分类设施场馆等,详细了解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管理工作及资源垃圾回收利用情况。下午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市政管理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监督局、各县(市)区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4家从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企业介绍了运营情况。常委会副主任蔡永宁、陈军、袁科和秘书长朱韶峰参加检查工作,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徐华东陪同检查。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自2017年实施以来,我市三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学习宣传条例、认真贯彻实施条例,两县一市政府参照条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使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管理工作初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一)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专业宣传队进小区、进校园、进公共场所、进机关,开展主题宣传;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定期开展宣传;建立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开展定点宣传活动。

(二)建立工作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举措。市政府制定《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银川市生活垃圾规划方案》,两级政府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管理工作。

(三)试点示范先行,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示范片区引领,因地制宜,点面结合,逐步推进。截止目前,已覆盖5个示范片区,220个居民小区,居民参与率达4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5%,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完善设施,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一是试点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实现“六统一”,四分类密闭式收集车辆定点上门收集拉运,在垃圾直运站开展二次分拣。二是建立资源垃圾集散中心,对资源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三是引进尾菜处理企业,对集中产生的湿垃圾进行收集处理;餐厨垃圾全部实现了集中收集运输处置。四是在焚烧发电厂新建3条生活垃圾末端分选线,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五是推广“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建立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

二、存在问题

(一)宣传教育的辐射作用不强。一是市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观念转变慢。二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正确分拣率较低,试点片区参与垃圾分类的老年人多、上班族少。三是垃圾分类收运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薄弱,影响宣传教育引导的效果。

(二)全面推进的工作合力不够。一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明确职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不足。二是市、县(市)区、街道从上到下、逐级衔接、压实责任、一以贯之,纵向到底的执行力度尚需加强。逐级监督考核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荣洁公司代行了部分政府职能,有些部门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影响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力度。

(三)规范完整的系统有待完善。一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利用的系统不完整,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二是条例中规定的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落实不到位,垃圾分类引导、指导、督导和奖励措施不健全、效果不明显,部分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形同虚设、混投现象频现。三是依法强制的“硬约束”明显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各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载体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宣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基地,针对不同群体研究不同的宣传方法,从娃娃抓起,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面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完善垃圾分类标识,切实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和覆盖率。

(二)全面贯彻法规,强化垃圾依法治理进一步加强对条例的贯彻和执行,落实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垃圾分类的主体职责。建立投放环节督导措施,督促引导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完善收运环节检查监管制度,杜绝混装混运。加强联动执法,破解取证难、执法难等问题,结合实际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的精准性有效性,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依法治理。

(三)压实各方责任,形成齐抓共合力。一是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抓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责任体系。二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心下移,依托社区、物业,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要发动民积极参与、人人有责,打一场垃圾分类管理的“人民战争”。三是要出台鼓励政策,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手段,引进企业,走企业化运作之路,形成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引导约束,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对试点示范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可复制经验,提质扩面,逐步做到全覆盖。二是加强科学管理、完善长效机制,推进垃圾分类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源头分类投放、中间分类收集运输、末端处置利用的运转体系建设严管“两头”即源头分类投放、终端处理,力促分类垃圾标准化收集、运输。尽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和有害垃圾处置项目立项、选址和建设工作。是根据居民家庭、集贸市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投放的习惯,采取“硬约束”措施,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保障政府、社会、家庭参与率,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推动文明城市、美丽银川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