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情况的调研视察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8-11-01

市人大常委会: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9月12日至14日,民侨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咨询专家对兴庆、金凤、西夏三区的三个街道和社区、两所学校、两个住房安置区等地,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市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情况进行了前期调研。10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左新军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我市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办事处、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金凤区黄河东路福通社区和低保户曹传鹏、低收入户郭淑鹃家中,详细询了解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上,听取了市民政教育、财政、人社住建卫计、残联等部门和三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参会人员就做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左新军主任从政策要改革、救助要精准、认识要科学、数字要精确、效果要突显、部门要共享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学庆代表市政府作了表态发言,常委会副主任袁科、达英参加视察活动。根据左主任讲话精神及委员、代表的建议意见,结合调研和视察情况,形成了专题报告

 


一、我市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在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先后制定出台了《银川市特困人员供养暂行办法》、《银川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起了“政府领导、部门尽责、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互为衔接、各有侧重的社会救助体系。

截止2018年6月,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9226户13317人;城市居民中符合供养条件的337名特困人员(其中福利院集中供养的109人,散居的228人);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临时性救助困难群众7597人次。累计为32454人次城乡居民提供了医疗救助;2017年,为20428名灵活就业人员核发社保补贴资金6981万元;2018年,区、市两级购买2285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有效地解决了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等11类特殊群体人员就业。2017年,为980名困难家庭幼儿免除了保教费,6422人次得到学前两年教育资助,12543名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2617人次,494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先后7次对住房保障条件进行了调整,做到中低收入家庭只要住房困难均能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居住问题。截止目前,已解决800余户环卫职工等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建立租金减免制度,对于纳入实物配租的家庭,符合条件均可申请减免租金,对于廉租保障家庭物业费减半收取,低收入无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救助覆盖面偏窄与救助项目过于集中的矛盾亟需化解。现行的各类救助政策主要是以低保对象为准入标准“捆绑”实施,因而使得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救助政策高度聚焦在低保标准以下的困难群体,低保含金量过高,覆盖人群过于集中,缺乏层次与弹性

(二)城市贫困人口认定难度大,社会救助工作缺乏合力目前,各级各类资助项目主要针对建档立卡户、低保户、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对于无此类贫困证的城市贫困人口认定难度大,工作措施仍局限于临时救助,给一些接济式的帮扶,虽然投入了不少物力、财力,但只能暂时解决城市困难家庭生活所需,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城市困难家庭提高自身解困能力。社会救助工作中部门联动不够,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影响救助效果。

(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社保负担重问题较突出,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低。2017年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人数达到15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收入普遍低,由于社保缴费基数每年增长,缴费压力大。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就业困难认定、动态信息收集信息化水平低数据统计、信息采集、跟踪服务等就业服务稳定性差。

(四)保障房动态审核难度大,维修资金短缺影响居住质量。每年对已配租保障房的家庭进行资格审核入住家庭逐年增多,配租家庭人的收入、车辆、住房等进行逐一审核,审核工作量大目前保障房竣工交付房源规模越来越大,维修需求逐年递增,专项维修资金预算安排较为有限,无法及时进行维修影响保障家庭居住质量。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构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银川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强经济困难家庭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加快开展低收入群体认定工作,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切实做好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推动社会救助向纵深化、梯度化、多层次延伸。加快建立我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系统,开展低收入申请家庭家计调查及对象排查,为精准识别低收入家庭,建立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奠定基础,缓解基层人力不足的困难。及时修订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法规,将专项救助政策向低收入家庭延伸,扩大社会救助政策的覆盖面。

(二)进一步加强就业救助服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细做实就业困难群体摸底调查和认定等工作,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将就业困难群体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力满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生活存在暂时困难或家庭困难度相对较小的家庭,其家庭成员有就业能力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购买公益岗位、培训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予以帮助,促进困难群众长期稳定就业。

(三)进一步加强住房救助保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住房保障政策,加强对贫困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加快住房保障资格审核和分配入住工作,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配后管理政策体系,切实做好保障房配后动态管理、违规查处等工作。实施多元化住房保障,扩大货币化补贴范围,积极探索对公租房保障家庭实施货币化的保障方式。

(四)进一步提高教育救助效能。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残疾人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组织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结合家访情况评选助学金,实现精准资助。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提高政策知晓度。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比对城市贫困人口数据,避免重复救助或漏评错救情况。

(五)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民政、教育、财政、人社、住建、卫计等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强化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救助规范化、法制化运行。完善社会救助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模式,切实做到救助手段多样化,救助措施具体化,救助效益最大化。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工作力量、工作机制、资金筹措社会化、多元化,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合力,推动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18年10月30日